咪头,驻极体咪头,动圈式咪头
---麦克风的频率响应怎么理解驻极体麦克风的频率响应本质上是平坦的,但也会因设计和一些意外从平坦的响应中出现一些改变。---中使用的驻极体麦克风有意的引入了低频削减。低频削减使---对常常围绕我们的低频声音的强度敏感度变小。这些对于听力正常的人也许是不易察觉的,但是如果麦克风不能削减这些声音,就会导致---过载。
完成低频削减很简单:振动膜的前后之间很小的通路允许低频声音几乎同时进入振动膜两侧,咪头,从而减弱了振动膜移动时它们的影响。该通路开的越大削减的越多,出现削减的频率范围越大。通路也使振动膜前后之间的静压力达到平衡,类似耳朵的咽鼓管功能。传统的---常使用低频削减量不同的麦克风来帮助获得理想的增益-频率响应。
平坦型响应的第二种变化是由麦克风内部的声学共振的结果。共振出现在入口区的空气声扭和临近振动膜前方的空气量声顺,或弹性之间。振动膜自身的机械依从性也参与了共振,叫做赫尔姆兹共振helmholtz resonance.在赫尔姆兹共振共振频率处,声管中的空子和与它相连的一部分体积自由振动,就象一个弹性介质在它的共振频率处很容易发振动。这种共振在增益-频率响应中产生一个峰,有代表性的就是以4khz或5khz为中心高出5db。当频率增---,上述的共振频率由于共振使麦克风的灵敏度降低。一些新近的麦克风是圆柱形的并有很宽的入口,这样导致共振频率移到更高的频率,可使麦克风在---带宽内拥有完全平坦的响应曲线。
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驻极体传声器友有两块金属极板,其中一块表面涂有驻极体薄膜多数为聚---乙并将其接地,另一极板接在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上,栅极与源极之间接有一个二极管,如图2-4所示.当驻极体膜片受到振动或受到气流地摩擦时,膜片上会出现表面电荷,表面电荷地电量为q,板极间地电容量为c,则在极头上产电压u=q/c,由于两极板地距离不变,高灵敏咪头,电容量c不边,那么极头上地电量q地变化,就会引起电压地变化,插针咪头,电压变化地大小,反映了外界声音气流地强弱,这种电压变化频率反映了外界声音地频率,这就是驻极体传声器地工作原理.
驻极体传声器的膜片多采用聚---乙,其湿度性能好,产生的表面电荷多,受湿度影响小.由于这种传声器也是电容式结构,信号内阻很大,为了将声音产生的电压信号引出来并加以放大,其输出端也必须使用场效应晶体管.
驻极体麦克风electret microphone,又称驻极体话筒,防水咪头,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组成。
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在其中一面蒸发上一层纯金薄膜。然后再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两面分别驻有---电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与金属外壳相连通。膜片的另一面与金属极板之间用薄的绝缘衬圈隔离开。这样,蒸金膜与金属极板之间就形成一个电容。当驻极体膜片遇到声波振动时,引起电容两端的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随声波变化而变化的交变电压。驻极体膜片与金属极板之间的电容量比较小,一般为几十pf。因而它的输出阻抗值---(xc=1/2~tfc),约几十兆欧以上。这样高的阻抗是不能直接与音频放大器相匹配的。所以在话筒内接入一只结型场效应晶体三极管来进行阻抗变换。场效应管的特点是输入阻抗---、噪声系数低。普通场效应管有源极(s)、栅极(g)和漏极(d)三个极。这里使用的是在内部源极和栅极间再复合一只二极管的---场效应管。接二极管的目的是在场效应管受强信号冲击时起保护作用。场效应管的栅极接金属极板。这样,驻极体话筒的输出线便有三根。即源极s,一般用蓝色塑线,漏极d,一般用红色塑料线和连接金属外壳的编织屏蔽线。
|
|||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物流信息 全部地区... |
|||
本站图片和信息均为用户自行发布,用户上传发布的图片或文章如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诚信公平网络环境! | |||
Copyright © 2008-2026 云商网 网站地图 ICP备25613980号-1 | |||
当前缓存时间:2025/8/26 12:49:07 |